外粘型钢结构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梁、柱周围包以型钢的一种结构加固方式。外包钢架能够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原构件工作中,做到结构加固的效果。
1.本方式主要用于经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及受拉构件。
2.本方式以工作温度不得超过60℃,空气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及无浸蚀的适合条件为准,不然应采取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3.本方式所使用胶粘剂就是指有充分试验依据且特性达到应用标准的,并经国家相关单位鉴定的耐候胶。
4.当构件混凝土的强度低于C15,不适合采用本方式进行结构加固。
1.外包型钢结构加固法,按照其和原构件连接方式分成外粘型钢结构加固法和无粘结外包型钢结构加固法;均主要用于需要大大提高横截面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柱及梁的结构加固。
2.采用外包型钢结构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开展结构加固时,应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卸除或绝大多数卸除作用于原结构上的活荷载。
3.采用外粘型钢结构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时,需在梁截面的四隅粘贴角钢,当梁的受压区有翼缘或者有楼板时,应先梁顶面两隅的角钢改外钢板。
4.当工程项目容许应用结构胶粘剂,且原柱情况适合采用结构加固对策时,宜选用外粘型钢结构加固法。
-
外粘型钢结构加固梁、柱时,应先原构件横截面的棱角打磨抛光成半径R不少于7mm的圆角。外粘型钢的补胶需在型钢构架电焊焊接完成后开展。外粘型钢的胶缝薄厚宜保持在3-5mm;部分容许有长短不得超过300mm、薄厚不得超过8mm的胶缝,不可出现在角钢端部600mm范围之内。
2.采用外包型钢结构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时,型钢表面(包括水泥混凝土表面)应抹薄厚不少于25mm的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应加钢丝网防裂)做防护层,也可采用别的具备耐腐蚀和防火性能的饰面材料进行维护。
3.采用外粘型钢结构加固法时,应优先选择采用角钢;角钢的厚度不可低于5mm,角钢的边长,对梁不可低于50mm,对柱不可低于75mm。沿梁、柱轴线方向应每过一段距离用扁钢制作的箍板或缀板与角钢焊接。
4.箍板或缀板横截面不可低于40mmx4mm,其距离不可超过20r(r为单根角钢横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并且不应超过500mm;在节点区,其距离尽可能加密。
1.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务必要把结构面清洗干净,按设计图纸,在水泥混凝土粘钢位置测放打磨抛光控制线,待打磨抛光工作完成候补加粘钢位置线。
2.砼表面打磨抛光打磨抛光掉水泥混凝土浮层,直到彻底外露坚实新结构面,水泥混凝土表面发生脱落、墙面空鼓、蜂窝状、浸蚀等劣变状况位置应给予去除,用指定材料修补,缝隙位置首先应开展封闭处理。
3.钢材表面打磨抛光钢材粘接面,须开展除锈和毛糙解决。用砂轮磨光机打磨抛光出金属质感。打磨抛光表面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抛光纹路应与钢材受力方向垂直,之后用棉丝沾丙酮擦净。
4.组装电焊焊接根据图纸或洽商要求相结合当场具体情况对钢材开展组装电焊焊接,角钢和原结构柱尽可能紧贴,竖向基本顺直,如原结构柱发生很大误差,应做顺直解决,缀板与角钢搭接位置须三面围焊,焊缝必须符合设计及《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要求。
5.验收焊缝现场负责人检查焊接工作,请总包及监理验收,填好《隐检记录单》。
(1)焊缝检验合格后,用环氧砂浆沿钢材边缘封严,相结合当场具体情况明确埋管位置及距离。如未埋管,可以从角钢和缀板上钻φ6注胶孔,孔间距不得超过500mm、
(2)严格按照耐候胶使用说明提供的配比配制,拌匀后方可应用。一次配胶量不宜过多,以40~50分钟用完为宜。
(3)用气泵和注胶罐开展补胶,补胶时竖向按从下向上顺序,水平方向按一个方向顺序,补胶时待下一注胶管(孔)溢出胶为止,依次补胶,直到全部注胶管(孔)均注完。最后注胶管(孔)用于出气孔,可不补胶,补胶完成后清除残余耐候胶。
7、工程竣工验收耐候胶凝固完用小锤轻轻敲击钢材表面,从音箱分辨粘接效果,如有个别空洞声,说明部分不密实,须再一次髙压补胶方式补实
1.现场温度湿度必须符合灌注型结构胶粘剂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若未作要求,应按照不少于15℃。
2.外粘型钢的构件,其原水泥混凝土横截面应打毛,但在任何时候均无应凿成沟槽。
3.外粘型钢时,其原构件水泥混凝土表层的含水量不适合超过4%,并且不应超过6%。
4.补胶(或注浆)工程施工完成后,应静置72h开展凝固流程的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期内,被结构加固位置不可遭受任何的碰撞和震动的影响。
外粘型钢的施工质量检测,应在检查其型钢肢安装、缀板电焊焊接合格的基础上,对补胶品质开展下列检验和探测:
需再补胶开始之前,由检验机构派员到现场在被结构加固构件上预贴正拉粘结强度检测用的标准块;粘贴后,应在接触压条件下,静置维护保养7d。到期时,应该马上进行集中检测与质量认证。
应由检验机构派员到现场用仪器或敲击法进行探测,探测结果以空鼓率不得超过5%为合格。
|